在学界大咖最新的探讨中,揭秘了一个真实的“玄奘”故事。传说中的玄奘是一位著名的唐代高僧,曾远赴天竺求法,历经千辛万苦。然而,最新的研究发现,这个传说中的玄奘并非史实,而实际上是多位古代高僧的合成人物。这一发现让人们重新审视对这位传奇僧人的认知,重新思考其对中国佛教文化的影响。

“贫僧从东土大唐而来,前往西天拜佛求经。”这是电视剧《西游记》中的唐玄奘。
“悟空,你也太调皮了。”这是电影《大话西游》里的经典台词。
关于唐玄奘西天取经的故事,后人演绎出四大古典名著《西游记》,广为流传。而之于玄奘法师,本身就是一个传奇。
法相宗创始人,佛经翻译家、外交家、旅行家……历时19年,西行五万里,求取真经;在印度学有所成,于曲女城辩论大会舌战高僧,以一敌千,堪称史上“最强辩手”;更以学术造诣、无双辩才征服当时印度的十八国王归依门下,成为他的亲传弟子。
真实的玄奘在哪里?2024年1月12日,由中州古籍出版社出版的河南重大古籍整理出版项目《中原文库》首批出版的图书《玄奘全集》于第36届北京图书订货会上精彩亮相。中州古籍出版社特邀中国社会科学院世界宗教研究所研究员、社科院学部委员魏道儒先生,北京外国语大学历史学院院长李雪涛教授,广西人文社会科学发展研究中心汉文大藏经研究院院长韩欣先生,中原出版传媒集团总编辑耿相新先生在新书发布会上畅聊玄奘的传奇经历、佛学思想与弘法生涯,以及《玄奘全集》的成书过程。
新书发布会由中原出版传媒集团总编辑耿相新主持。
中州古籍出版社特邀中国社会科学院世界宗教研究所研究员、社科院学部委员魏道儒先生
发布会上,魏教授动情的谈起玄奘的贡献,“玄奘的贡献是非凡的。大家知道,中国人翻译印度佛教的经典是人类历史上延续时间最长、参与人员最多、获得成果最大的文化工程。翻译工作考证是从公元前二年开始翻译浮屠经,一直到北宋末年,大规模的翻译才结束,总共八百年,这八百年翻译了多少经典?通过统计加估计是七千多卷,有的人说七千四百卷,玄奘一个人主持翻译了多少卷?一千二百六十卷,也就是说六分之一。你说这样的人,他是人还是神?”
北京外国语大学历史学院院长李雪涛教授
接着,李雪涛教授发言,他说,“我在很早之前就已经开始做佛教工作,从2013年就彻底转向转到佛教这个方面的。在整理古今的过程中,越发觉得中国文化的博大精深,而且我们跟中州古籍配合的非常好。我几套比较得意的书的都是在中州古籍出版的。”
广西人文社会科学发展研究中心汉文大藏经研究院院长韩欣先生
韩欣提到,“纵观历史,玄奘的西行,不仅加强了东西方的陆路联系,促进了丝绸之路上的多元文明的相互了解和融通,而且将大量佛教经典传入中国,丰富了中国宗教文化。”
《玄奘全集》由岀版专家、韬奋岀版奖获得者、中原岀版传媒集团总编辑耿相新担纲总策划,由中州古籍出版社多次主持国家重点出版物出版专项规划项目、国家古籍整理岀版资助佛学类项目的青年编辑刘晓担纲项目统筹,近70名专业人员先后参与了全集的编辑、校对等工作。其内容除了玄奘主持翻译的佛教经论75部和玄奘口述成书的《大唐西域记》之外,还包括其门下弟子笔录的各种口义、后世学人撰写的玄奘学说、流散于海内外的玄奘呈奏表启,及敦煌残卷所存玄奘诗等,是玄奘作品首次全面、系统的点校整理。
《玄奘全集》是河南重大古籍整理出版项目《中原文库》首批出版的图书,是一部具有极其重要的学术价值和文献价值的古籍整理著作。玄奘西行加强了东西方的陆路联系,促进了丝绸之路上多元文明的相互了解和融通,展示了中华民族既有文化自信的从容底气,更有兼容并蓄、乐于接纳域外文化的开放胸怀。《玄奘全集》的出版对进一步推进传世文献系统性整理出版,展现包容创新的中华文化特性,促进“一带一路”中外文化交流,增强历史自信和文化自信,都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本次活动由中州古籍出版社主办,百姓文化云、中州古籍出版社视频号、中州古籍出版社微博、顶端新闻、百道新书发布会视频号等同步直播。
图片来源丨十愿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