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浩然,不羁的人生,终将与众不同地死去

孟浩然,一位身世显贵却不拘礼法的诗人,他的人生轨迹仿佛是一场不羁的旅程。在他的诗作中,无论是怀古抒情还是咏物写景,总能感受到他那种与众不同的风采与独立思想。正是由于他对世俗规范的无视与对自我内心的坚守,使得他的一生注定与众不同地走向了终点。或许他的离世像他的诗作一样,让人感受到一种深邃而不拘一格的境界。

说起孟浩然就不得不提《春晓》,骆宾王的鹅,白居易的草,李白的床前明月光与孟浩然的春眠不觉晓,并称儿童启蒙四大神诗。同《咏鹅》和《草》不同,《春晓》这首诗意境非常好,想一想就有一种诗情画意在里面:早晨醒了,听见很多鸟叫,想起昨天晚上刮了风,又下了雨,早上地下落了很多的花儿吧?孟浩然,不羁的人生,终将与众不同地死去

作者写春,既没有写春天的色彩斑斓,也没有写春天的芬芳烂漫,甚至连门都没有出,睡到自然醒以后,大概还坐在床上睡眼惺忪,仅凭一个“闻”字,一句问话:花落知道少?就把春意表达出来了。语言不华丽,却又行云流水,平易浅近,多么童真,多么率性,也就孟浩然能够写出来。

孟浩然这一生,没做过官,当然以他的洒脱的性格大概也做不好官。在那个学而优则仕的时代,不能不说是个遗憾,但是这一点也不耽误他成为当时的顶级流量,不夸张地说,孟浩然在朋友圈发个逗号都能引来一大堆点赞和评论。孟夫子洒脱率性,文采好,爱喝酒,好交友,从宰相张悦、张九龄到天才李白、王维、王昌龄都是他的好友。当不了官有什么,有酒有朋友就够了。孟浩然的诗作流传下来有260首,居然有130多首是朋友应答之作,可见其交友圈之广,近可比于谦于大爷,远可比及时雨宋公明。

说起喝酒误事,孟浩然要是能知道德云社的汾河湾事件,一定会握住于谦的手激动地说,知音啊,兄弟我当年也干过类似的事,冲这个咱俩得去大喝一顿。于谦大概率会说兄弟你等我翻下黄历,先看有没有演出。

2011年8月德云社在北展有晚间演出,结果当天于谦因为朋友来访,喝大了,基本是被抬到北展的。前面曹鹤阳他们在台上捱时间等于谦醒酒,后面于谦连吐带睡的,终于被伺候醒了。

等到上台了,于谦完全不在状态,说话哪哪不挨着,饶是以郭德纲这样的临场大师都弄得手忙脚乱一身汗,最后自己捧自己逗,总算将就下来了,下了台发誓再也不演汾河湾。

孟浩然也有类似的经历,那还是在他决定进京求仕的时候,有一次孟浩然跟一韩姓好友约定一同进京。然后,出发那天他也来朋友了,老友见面相见恨酒,开喝,喝来喝去仆人着急了,说大人可不要耽误了正事,进京求职要紧。孟浩然回答说,喝酒就要喝得尽兴,天大的事今天都要给我放一边(业已饮,遑恤他!),出去!

这位韩姓好友左等不来,右等不来,气呼呼的自己上京了。他是谁呢?韩朝宗,也不是个一般的人。李白有一段时间削尖了脑袋想进体制内,写了一些马屁诗,其中有一首就是写给这位的:“生不用封万户侯,但愿一识韩荆州”。人家韩朝宗当时已经是高官了,上京的主要目的就是推荐他孟浩然,然后我们的孟夫子一顿酒把这事弄黄了,只能说为人太随性,太散漫了,真不适合当官。不过也亏得没有当官,否则大唐也不过多了一个庸庸碌碌的官僚而已,却损失了一位山水田园诗的领军人物。

过故人庄--孟浩然

故人具鸡黍,邀我至田家。

绿树村边合,青山郭外斜。

开轩面场圃,把酒话桑麻。

待到重阳日,还来就菊花。

40岁之前的孟浩然,过得其实十分潇洒,游山玩水,喝酒聊天,顺便写写诗发朋友圈,每天置身于大自然与小酒盅里,隐居生活惬意又自在,比如这首《过故人庄》,在青山绿水间,喝酒闲聊,顺便还把下次酒局约好了。

40岁之后孟浩然坐不住了,还是想博取个功名,他主动收拾行李去了长安参加科举,不幸得很,没中,没中不说还把皇帝得罪了。没办法,收拾收拾行李又回家隐居了,同样是隐居,心境已经不像之前那么潇洒。不过好在40岁之前认识了李白,40岁之后认识了王维,他与这俩人都成了至交好友,也算值了。

说起诗人之间的崇拜圈,苏轼喜欢白居易,白居易欣赏李商隐,李商隐的偶像是前辈杜甫,杜甫是李白的小迷弟,李白崇拜谁呢?孟浩然。所以你看李白、杜甫、孟浩然之间的关系,会发现特别有意思。杜甫对李白崇拜的不要不要的,隔三差五就给李白写一首诗,而且都是用心之作,什么忆李白、怀李白、呈李白、赠李白、梦李白的,简直就跟狂热的那啥粉一样,写起诗来不吝笔墨,拔得很高,也不管李白收到收不到,很多诗都成了传世佳作:
昔年有狂客,号尔谪仙人。

笔落惊风雨,诗成泣鬼神。

或者

李白斗酒诗百篇,长安市上酒家眠。

天子呼来不上船,自称臣是酒中仙。

又或者

冠盖满京华,斯人独憔悴。

反观李白,回杜甫的诗就很少,而且明显看出是马马虎虎的应付之作,连题目都直接写成《戏赠杜甫》

饭颗山头逢杜甫,顶戴笠子日卓午。

借问别来太瘦生,总为从前作诗苦。

杜甫比李白小了二十岁,可能李白还是把他当成了年轻的后生来看待,感情上远不及杜甫对他来得强烈。再比如这首《鲁郡东石门送杜二甫》

......

秋波落泗水,海色明徂徕。

飞蓬各自远,且尽手中杯。

离别的情绪并不浓,内容还是着力在喝酒上。

似乎以李白的天纵才华,不羁性格,当时应该没什么人入他的眼了吧,其实不然,在有个人身上,李白是不吝笔墨,极尽赞美之词的,那就是孟浩然。李白给孟浩然写的很多诗都成了传世佳作,比如这首《送孟浩然之广陵》

送孟浩然之广陵-李白

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

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

这首诗是李白孟浩然二人在江夏初次见面,一见如故,游历月余后,于黄鹤楼分别之际,李白依依不舍,挥笔写下的千古绝唱。

十年后,李白、孟浩然再次见面,又一首佳作诞生-《赠孟浩然》,在这首诗里,李白写得更直白,连高山仰止这样的词都用上了,看得出来,这绝不是一篇文人之间的吹捧之作,李白就是崇拜孟浩然。

赠孟浩然--李白

吾爱孟夫子,风流天下闻。

红颜弃轩冕,白首卧松云。

醉月频中圣,迷花不事君。

高山安可仰,徒此揖清芬。

世界上的事情,上赶着永远不是买卖,李白不管怎么着还是回了杜甫三两首诗,但是在孟浩然这里,李白这么吹捧他,我们翻遍孟浩然遗留下来的诗作,居然没有一首是写给李白的。我们只能说孟浩然你牛!

孟浩然的诗写给谁了呢?自然是我们的大诗人王维王摩诘,王维是孟浩然的偶像,孟浩然给偶像写了很多首诗。李白、王维同岁且同为孟浩然的好友,生活交友圈也多有重叠,但是他俩却相互拉黑,老死不相往来,咱也不知道是不是跟孟浩然有关。

假如有机会穿越到唐朝成为一名诗人,我建议各位选择王维,王维就是高富帅才顺的代名词。王维出身豪门太原王氏,人长得帅,二十岁中得头名状元,诗书画乐都是顶尖大师级水准,脾气好气质佳,是京城贵族王爷们的头号偶像,就连死都是没病没灾的自然而亡,妥妥的人生赢家。

孟浩然自见王维第一面就深深地被吸引了。两人很快就成为了至交好友,王维曾经像露丝与杰克那样,给孟浩然画了一幅像,孟浩然喜欢的不得了。为了孟浩然的仕途王维也煞费苦心,经常组织诗会,推销孟浩然,或者托朋友关照他。不过也是在王维这里,孟浩然绝了当官的路。

据说有一次孟浩然在王维家小聚,忽然唐玄宗来了,孟浩然吓得赶紧躲桌子下面。王维不敢隐瞒,据实奏闻,并说孟浩然十分有才华,不得已孟浩然爬出来相见。玄宗问你既然有才,可有什么诗作说说我欣赏下,孟浩然也不知脑子抽风了还是怎么的,那么多诗,选哪首不行,他偏偏选了《岁暮归南山》

岁暮归南山--孟浩然

北阙休上书,南山归敝庐。

不才明主弃,多病故人疏。

白发催年老,青阳逼岁除。

永怀愁不寐,松月夜窗虚。

唐玄宗听到“不才明主弃”一句当时脸就掉下来了,说“卿不求仕,而朕未尝弃卿,奈何诬我!拂袖而走。孟浩然也是求仁得仁,亲自葬送了自己的仕途。在长安呆了一段时间后孟浩然自觉前途渺茫,就给王维留下了一首《留别王维》,不辞而别。

留别王维--孟浩然

寂寂竟何待,朝朝空自归。

欲寻芳草去,惜与故人违。

当路谁相假,知音世所稀。

只应守寂寞,还掩故园扉。

在这首诗里,孟浩然少有的有了一种茫然、落寞的心情,一个“惜”字也表达出了对王维的依依不舍之情。这种心情一直伴随着他的归途,包括路过建德江的时候,于是就有了那首著名的《宿建德江》

移舟泊烟渚,日暮客愁新。

野旷天低树,江清月近人。

估计熟悉的朋友见了他这两首诗会惊掉了下巴,不会吧老孟,什么时候你也玩起了深沉忧愁风。

孟浩然是怎么死的呢?吃死的。这种死法在历代诗人里也算是独一份了。说是有一次王昌龄来襄阳旅游,孟浩然作为地主自然是“有朋自远方来,不亦酒乎”!当时的孟浩然尚有病在身,医生嘱咐,一定不要吃海鲜河鲜这样的腥物。但是孟浩然一喝起来就搂不住了,他特爱吃一种鱼,所以秉承着一直以来那种“管他呢,先吃喝尽兴再说”。于是前脚王昌龄还没出襄阳,后脚孟浩然就旧病复发一命归西了。这个故事告诉我们,别人的话可以不听,医生的话一定要听!

下一篇我们要讲讲这位亲自送走孟浩然的,被称为“诗家天子”,“七绝圣手”的牛人王昌龄,喜欢请关注!!!

« 上一篇
下一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