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安石选择将女儿嫁给蔡京的弟弟,这位莆田人,是因为他在政治上有着相同的理念和追求。蔡京的弟弟在王安石的眼中是一位有着清廉正直品质的官员,而且有着出色的治政才能。王安石看到了他的潜力和志向,相信他能够为国家和人民做出更大的贡献。因此,他决定将女儿嫁给这位莆田人,希望能够为他们两个人的事业和家庭带来更多的好运和成功。

图:蔡昊
编辑:闻道
自幼聪慧,拜王安石门下枫亭塔斗山,图:czx517
仙游枫亭蔡氏是儒林门第,有良好的家学渊源,一族子弟自幼刻苦攻读,好学上进。蔡卞(1048-1117年),字元度,北宋兴化军仙游县慈孝里赤湖境(今枫亭镇东宅赤岭村)人,是北宋权臣蔡京胞弟、名臣蔡襄族弟。
今会元寺及山脚下的枫亭镇
蔡卞与兄长蔡京年龄仅差一岁,聪颖敏悟,幼时在枫亭塔斗山青螺草堂(后易会心书院)学习,能把《三字经》、《千字文》等启蒙读本倒背如流,《四书》、《五经》经典烂熟于心,且史籍方志、百家杂说、国家法典无不浏览殆遍,触类旁通。
蔡卞像
宋嘉祐八年(1063)秋,王安石母亲逝世,王安石离职回江宁(又称金陵,今南京)居家丁忧四载,曾兴办书院,收徒讲学。蔡卞的父亲其时在江苏一带当官,便安排次子蔡卞到王安石门下学习。
王安石看到自己的学生蔡卞天分极高,勤练书法,大器早成,便倾其所学,对其耳提面命,蔡卞深受王安石深刻影响。神宗熙宁三年(1070),22岁的蔡卞与兄长蔡京同登进士,分别夺得甲科第九名与第十三名。
乘龙快婿,追求变法王安石像
中进士后,蔡卞的第一份工作是江苏江阴县主簿(相当于主官的秘书长、办公室主任一类的文职),虽然不是一县主官,却是个有担当的人。
当时,县里的大富豪偿趁着青黄不接之际,高息向贫民出借谷物。蔡卞得知后,体恤民情,即令开仓借粮,推行王安石的青苗法,将谷物借给百姓以解燃眉之急,灭掉不法富人趁火打劫的嚣张气焰。
王安石变法
蔡卞的才华和能力得到王安石的赏识,王安石对这位高足一直也是另眼相看,于是,将自己的二女儿嫁给了蔡卞。当时的蔡京只是个钱塘尉,不过此后,兄弟二人渐渐走上了不同的道路。
蔡卞是一个有情有义、恪尽孝道的好女婿,对岳父、岳母尊敬和照顾有加。王安石儿子王雱早逝,王家事大多由蔡卞操办,这大大超过了“女婿半子”的程度。
王安石晚年退居钟山,在感情上对蔡卞依赖有加,病中医疗及身后丧事,皆是蔡卞主持,丈人死后蔡卞又把岳母吴氏接到自己家中终养。蔡卞对王安石,实际上己尽儿子之责。
为官清廉,备受蔡京打压天中万寿塔
蔡卞为官的头二十来年,颇有政绩,官拜宰相。到了宋哲宗时期,蔡卞被贬谪到外地,曾以龙图阁侍制知宣州、江宁及扬、广、越、润、陈等五州。
当时广州是宋廷对外贸易的重要港口,宝物凑集,但他一毫莫取。徙越州时,外国商人以蔷薇露洒其衣裳送之,以示敬重。
蔡卞书法
尽管其后有人攻击他的种种不是,但对他的为官廉洁、勤政爱民却是毋庸置疑的,这一点与其兄蔡京的贪婪有着本质的不同。
在政事上,蔡卞的主张也多与蔡京不同,不尽赞同蔡京的行为,因此受到蔡京的诋毁。从最初的兄弟情深相互合作,到后来的偶有摩擦,直到最后因道不相谋而投下一道深长的暗影,分道扬镳。
是非功过,历史是本糊涂账蔡卞的两个特殊身份:王安石的女婿;蔡京的胞弟。他与这两个人的特殊缘分,对他个人不论是生前,还是身后都是影响巨大而且深远。
徽宗政和七年(1117),蔡卞告假返乡祭祖,逝于途中,享年70岁,赠太傅,谥文正。古代文人,能享有“文正”之谥的,都是对一生的最高评价。整个宋朝,获得文正谥号的,只有李昉、范仲淹、司马光、王旦、王曾、蔡卞、黄中庸、郑居中、蔡沈等九人。
他死后的南宋朝廷对他一贬再贬,其后《宋史》又把他定为奸臣。
枫慈溪晚霞
历史的长河因改革的洪流而波澜壮阔,王安石及其蔡卞等风云人物所推行的北宋变法,不管是非成败,都成为推动历史前进的强大动力。
大浪淘沙始见金。随着历史对王安石的彻底翻案,按理说,对参与王安石变法的诸多重要人物理应通过甄别给予相应平反,尤其是蔡卞。
历史有时是一本糊涂账,就像南宋史学家郑樵所言的“经既苟且,史又荒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