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历史长河中,有着许多令人叹为观止的女性,她们或温婉贤淑,或果敢刚毅,展现出了令人敬佩的气质。其中,吕雉便是一个极具代表性的人物。起初,她作为刘邦的贤内助,以其贤良淑德备受推崇;然而随着权谋斗争的升级,吕雉逐渐展现出心狠手辣的一面,最终权倾朝野。人生的喜与悲,折射了她坚韧不拔的个性与命运起伏的变化。
吕雉是历史上少有的几位女强人之一,也是高祖皇帝刘邦身份低微之时所娶的妻子。在刘邦发迹之前的吕雉可谓是贤妻良母的典范,可是后来为何却变得心狠手辣,疯狂地屠杀刘邦后代?

吕雉出身于豪门世族,长得也十分漂亮,是典型的白富美代表。后因避祸仇家随吕父投奔沛县县令,而沛县的官员为巴结上司,纷纷前来拜访。当时是萧何负责安排宾客的座次,他的方案是把贺礼不到一千铜钱的都安排在堂下,说白了就是根本进不了屋。此时刘邦一贯骗吃骗喝的本性露出来了,他在分文未带的情况下,居然在礼单上填了“贺钱一万”,看来做大事的人其心必大。
接下来发生的事情就更加匪夷所思了。吕父一听“贺钱一万”,立马起身笑脸相迎。寒暄几句过后,吕父突然对刘邦说:“我很会看面相,但还从没看过像你这么相貌不凡的,我有个女儿,希望你愿意接受她当你的糟糠之妻。”就这样,刘邦在分文未花的情况下,居然就把如花似、小他十五岁的吕雉娶走了。话说回来,吕雉也真是听话啊。
本来怀对爱情充满期待,但现实的刘邦,并不是她想象的那么一个负责任的男人。刘邦除了有点好人缘,在发迹之前可干了不少鸡鸣狗盗之事,他不仅对家庭没有一点责任心,还成天吊儿郎当,不务正业。整个家庭都靠吕雉一个人支撑。
公元前205年四月,刘邦称帝第二年,在与项羽的睢水之战中,吕雉被项羽作为人质五花大绑推到阵前威胁刘邦,并支起大锅,声称要把吕雉给煮了。没想到的是,刘邦不但不买账,还催促别磨叽,要煮赶紧煮,煮好了也分他一碗。有可能这是刘邦的一种战术一种手段,但吕雉当时的感受可想而知。我想,吕雉的人生观应该就是从这时发生质变的。
还有一方面原因,在刘邦发迹以后,很快就有了娇柔可爱的戚夫人,吕雉年老色衰,日渐失宠,他们之间的夫妻情分开始渐渐名存实亡。更让她难以容忍的是,由于戚夫人总在刘邦那里吹枕边风,使得刘邦一再提起要废太子刘盈(刘邦长子,和吕雉的儿子),改立戚夫人的儿子刘如意为太子。要知道刘邦能够成就霸业,可以和吕后的帮助是分不开的,然而吕后的贤良换来的却是刘邦的背叛。
在那个母凭子贵的封建社会,一旦太子被废,那么皇后之位也就岌岌可危了,甚至还会丧命。一路陪伴刘邦打下半壁江山的糟糠之妻,面对自己将要成为下堂妻,自己儿女的前途也将被葬送,吕后绝不会善罢甘休。丈夫的背叛让吕雉不得不把自己变得强大,只有紧紧握住手中的权利,并使其不断扩大,才足以应对尖锐复杂的宫廷斗争使自己转危为安。
吕后执政十五年,鼓励生产,减田租,复十五税一;修改汉法,诏令“除三族罪,妖言令”;她还“减刑,颁布赎罪法”;制定“戍卒岁更”的制度;除挟书律。提倡勤俭治国、严厉治理铺张浪费等风气。继续重农之国策,有步骤地放宽经商政策。运用国家权力对货币经济进行管理调控,对稳定币值、平衡物价和促进商品流通起到了积极作用。
所以吕雉的狠并不是天生就有的,而是一点一点被积累起来的。她曾也是个温柔貌美的小女人,是折磨、经历、背叛和恨积累起来,以致颠覆了她的人生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