诸葛亮,历史上被誉为"卧龙"的智谋之士,在五丈原病逝的消息震惊了整个世界。但他离世的背后却隐藏着真相:在生命最后的时刻,他依旧怀揣着对国家的深情之爱,对民众的责任感。他留下了珍贵的遗言和智慧,悄然离世,却永远定格在历史的记忆中,成为后人敬仰的楷模。
诸葛亮(181年-234年10月8日[1] ),字孔明,号卧龙,徐州琅琊阳都(今山东临沂市沂南县)人[2] ,三国时期蜀汉丞相,杰出的政治家、军事家、文学家、书法家、发明家。
诸葛亮是中国历史上杰出的政治家和军事家,集忠、孝、义、谋于一身,可以说是公认的中国历史上的智慧神的最杰出化身。历代朝野都对诸葛亮有很高的评价,“鞠躬尽瘁、死而后已”也成了无数仁人志士的座右铭。
诸葛亮一生活了54岁,前27年在南阳种地读书,后27年在巴蜀辅佐刘备父子。在人生的最后阶段,诸葛亮一直忙于伐魏,最终倒在了北伐的路上。
自建兴六年(228年),到建兴十二年(234年),诸葛亮先后进行六次北伐,虽然胜多败少,但却遇见像司马懿这样的天下第一善守大奖将,因此北伐始终未能成功。234年,诸葛亮与司马懿在渭水两岸对阵,由于年事已高,又凡事亲力亲为,诸葛亮积劳成疾,一病不起,最终死在北伐的战场上。有人说诸葛亮病逝于五丈原,然而也有人怀疑葛亮是否真的在五丈原逝世?
第一:演义中曾这样记载曾有相关的记载,234年春,诸葛亮经过精心准备,再次率军北伐中原,四月蜀军到达郿县,并且在渭水南岸的五丈原安营扎寨,而司马懿率领魏军在渭水北岸与诸葛亮对阵。由此看来诸葛亮最后一次北伐是在五丈原无疑,而最值得一提的是诸葛亮曾引诱司马懿军队到达上方谷,并且在上方谷火烧司马懿,而这场战争的地点也切也正是在五丈原附近,演义中有这样的记载,诸葛亮为了激怒司马懿派人送给他一套女装。
第二:三国志中记载,诸葛亮率军出祁山方向,并且用木牛流马作为运粮的工具,意图从五丈原进攻魏军,与司马懿隔着渭水对峙。而由于诸葛亮积劳成疾一病不起,死在五丈原的军营中。如果说演绎不足以说明问题,那么三国志志是最接近三国历史的,陈寿又与诸葛亮生活的时代相差不远,它的相关记载足以说明一切,因此可以说诸葛亮去世于五丈原是毋庸置疑的。
第三:毛宗岗对于相关内容以及诸葛亮的评价。我们都知道毛宗岗是清楚初的批评家,他也层曾效仿金圣叹删改水浒,对三国也进行了改动和批注。而他的批注,以真实性著称,在后事世代广为流传,受到三国迷们的好评。
根据以上三点完全可以确定诸葛亮去世的地方是在五丈原了。
那么是否是病逝呢?
诸葛亮作为一个统帅,从来没有上阵杀敌,也就不会像其他与武将一样,长期练习武艺身体被消耗,既然没有身体劳累的因素,那么就只有一个原因,那就是疾病。三国时代,谋士如云,除去被谋杀的这种非正常因素,几乎所有早死的谋士只有病死这一个原因,古代医疗条件极差,而且要经常的打仗,所以各种医疗设施和药物,基本上是不存在的。
在一次战斗中,司马懿抓到了几个蜀国小兵,他不问蜀国的军队如何部署,却问了一个看似不痛不痒的问题,诸葛亮吃饭睡觉怎么样?
蜀国的士兵当然没有那么深思熟虑,就如实回答道,丞相每日早起晚睡,事无巨细必自躬亲,凡20丈以上的刑罚,都要亲自批阅,每日吃饭加起来也不过几升,一升米的重量换到现在应该是1.25斤,所以诸葛亮一天吃的饭也就两三斤左右。诸葛亮在征战期间,体能消耗会非常大,但是吃的却是非常少。
而不管是三国演义还是三国志中,都记载了诸葛亮后期出现了咳血的状况,可以知道,他的胃溃疡这时候就已经非常严重了,而古代普遍是调理身体讲究修养的中医疗法。
可是在战争期间诸葛亮很难得到有效的休养。也有一种说法是,诸葛亮六次大败而返,不仅是因为蜀国的后勤问题,也有可能是诸葛亮的胃溃疡犯了耗不下去了。
看这个样子。诸葛亮是真的病死在五丈原。 对此你怎么觉得。
不过也能看出来好好吃饭多睡觉还是必须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