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国的历史沿革(六)- 秦始皇等霸主的统一王朝

在中国历史长河中,秦国的兴起和发展是一个极为重要的历史节点。秦始皇作为秦国历史上的霸主之一,凭借着坚定的意志和雄厚的国力,成功统一了六国,建立了秦朝这一统一王朝。秦始皇实施的一系列改革和政策,包括统一文字、度量衡等标准,为后世的统一国家制度奠定了基础。秦朝的统一王朝时期,展现了秦国精湛的治国才能和强大的统治能力,为中国历史的演进留下了深远的影响。

继续前日内容仍然先列出各代秦王顺序表。秦国的历史沿革(六)- 秦始皇等霸主的统一王朝

秦国君主列表

1:秦非子(前900年—前846年)约前900年

2:秦侯 (前857-前848年在位)

3:秦公伯(前846年—前844年)

4:秦仲 (前845年—前822) 周宣王五年(前823年)

5:秦庄公 嬴也(前821年-前778年 在位44年)

6:秦襄公 嬴开(前777年-前766年)

7:秦文公 (前765年-前716年)

8:秦竫公 秦文公之子,文公四十八年(前718),太子即竫公去世,赐谥号为竫公。

9:秦宁公 嬴立(前715年-前704年)

10:秦出子 (前703年-前698年)

11:秦武公 (前697年-前678年)

12:秦德公 (前677年-前676年)

13:秦宣公 (前675年-前664年)

14:秦成公 (前663年-前660年) 在位4年。

15:秦穆公 嬴任好 (前659年-前621年)

16:秦康公 赢英(前620年-前609年)

17:秦共公 嬴和(前608年-前604年) 在位5年。

18:秦桓公 赢荣(前603年-前577年)

19:秦景公 嬴石(前576年-前537年)

20:秦哀公 (前536年-前501年)

21:秦夷公 他未曾成为秦国的正式君主。

22:秦惠公 (前500年-前491年)

23:秦悼公 (前490年-前477年)

24:秦厉共公 赢利 (前476年-前443年)

25:秦躁公 (前442年-前429年)

26:秦怀公 (前428年-前425年)

27:秦灵公 (前424年-前415年)

28:秦简公 嬴悼( 前414年-前400年)

29:秦惠公 (前399年-前387年)

30:秦出公 (前386年-前385年)

31:秦献公 嬴师隰(前384年-前362年)

32:秦孝公 嬴渠梁(前361年-前338年)

33:秦惠文王 嬴驷(前337年-前311年)

34:秦武王 嬴荡(前310年-前307年)

35:秦昭襄王 嬴稷(前306年-前251年)

36:秦孝文王 嬴柱(前250年-前250年) 在位1年。

(有传说在位仅三天,服太子子楚所进美酒后猝死)。

37:秦庄襄王 嬴异人 又名子楚( 前249年-前247年)

在位3年,秦王嬴政之父。

38:秦始皇帝 嬴政(前246年-前222年)

首位完成中国统一的秦王朝的开国皇帝。

秦朝皇帝列表

秦始皇帝 嬴政(前221年-前210年)

秦二世皇帝 胡亥(前209年-前207年)

在位3年。秦始皇最小的儿子。

秦末王 嬴子婴(前207年)在位47天

以下继续介绍各位秦君在位期间的主要历史事件秦始皇帝 嬴政(前246年-前210年)在位期间的主要历史事件

嬴政在位时间一般认为是公元前247年至公元前210年,以下是其在位期间的主要历史事件:

统一六国

- 公元前230年:秦灭韩,拉开统一战争的序幕。

- 公元前228年:秦灭赵,赵国公子嘉逃到代地,称代王。

- 公元前225年:秦灭魏,秦军引黄河水灌大梁,魏王假投降。

- 公元前223年:秦灭楚,王翦率领秦军大破楚军,楚国灭亡。

- 公元前222年:秦灭燕、代,燕国太子丹派荆轲刺秦失败后,秦军大举攻燕,燕王喜逃到辽东,后被秦军俘虏。同年,秦军灭代,代王嘉被俘。

- 公元前221年:秦灭齐,齐国不战而降,秦统一六国,建立秦朝。

建立中央集权制度

- 称皇帝:统一六国后,嬴政认为自己“德兼三皇,功过五帝”,于是采用“皇帝”称号,自称“始皇帝”。

- 中央设三公九卿:三公指丞相、太尉、御史大夫,九卿分管各项具体政务,辅佐皇帝治理国家。

- 地方推行郡县制:全国分为三十六郡,郡下设县,郡县长官由皇帝直接任免,加强了中央对地方的控制。

巩固统一的措施

- 统一文字:以小篆为标准字体,统一全国文字,有利于文化的传播和发展,增强了民族认同感。

- 统一货币和度量衡:废除六国原有的货币形制,以圆形方孔半两钱为标准货币;统一度量衡标准,促进了经济交流和发展。

- 修建交通网络:修建驰道、直道等交通要道,以咸阳为中心,通向全国各地,加强了各地之间的联系和交流。

- 北击匈奴:公元前215年,派蒙恬率三十万大军北击匈奴,收复河套地区,并修筑长城,抵御匈奴入侵。

- 南征百越:公元前219年开始,秦始皇派屠睢、任嚣、赵佗等将领率军南征百越,统一岭南地区,设置南海、桂林、象郡等郡,并开凿灵渠,沟通了长江和珠江水系,促进了岭南地区的开发和民族融合。

其他重大事件

- 焚书坑儒:公元前213年,为加强思想控制,秦始皇接受李斯建议,下令焚烧除秦国史书、医药、卜筮、种树等书籍以外的其他各国史书和民间私藏的《诗》《书》百家语等。次年,方士卢生、侯生等因求仙药不得而逃亡,秦始皇下令坑杀了四百六十多名儒生和方士,史称“焚书坑儒”。

- 巡游天下:秦始皇曾多次巡游全国,刻石记功,如泰山刻石、琅琊刻石等,以宣扬秦朝的威德和自己的功绩,同时也有视察各地、加强统治的目的。

秦始皇帝死亡之谜

秦始皇帝的死亡之谜主要有以下几种说法:

病死说

- 哮喘致死:据《史记·秦始皇本纪》中尉缭对秦始皇“蜂准,长目,挚鸟膺,豺声”的描述,有医学专家推测秦始皇可能患有哮喘,加上他最后一次巡游时路程远、天气酷热,工作劳累,可能触发哮喘导致死亡。

- 支气管炎致死:有观点认为秦始皇幼年营养不良造成鸡胸即“挚鸟膺”,并伴有严重支气管炎,在巡游等因素诱发下可能导致死亡。

- 癫痫致死:还有人认为秦始皇早年患有结膜性脑膜炎,容易诱发癫痫,巡游途中劳累过度发病,脑部受伤,最终因伤势过重逝世。

中毒说

- 丹药中毒:秦始皇追求长生不老,服用大量丹药,其中的重金属会损害肝肾功能,加上他每日超负荷工作,可能加快慢性病进程。但仅慢性病或汞中毒一般不会在毫无征兆的情况下两三天内让人猝死,除非在第五次巡游中又吞服了过量丹药,可秦始皇在此次巡游前已不信任方士,不太可能再吞服丹药。

- 被人毒杀:也有观点认为是赵高和胡亥毒杀了秦始皇,但秦始皇的饮食管理程序严格,赵高想在饮食上做文章毒杀皇帝难度极大。

刺杀说

著名历史学家郭沫若在小说《秦始皇之死》中提出,秦始皇可能患有软骨病、癫痫和脑膜炎,不足以短时间内猝死,更可能是被刺杀。他推测秦始皇在平原津发病昏迷时,胡亥和赵高合谋用铁钉插入其耳道将他杀害,但这一说法缺乏确凿证据,且秦国对尸体检验较为严格,靠这种方式瞒天过海有一定难度。

外伤感染说

据北京大学藏秦简《赵正书》记载,秦始皇东巡时可能原本就有某种外伤在身,夏季高温导致伤口严重感染,最终不治身亡。

秦始皇皇后之谜

秦始皇皇后之谜主要体现在秦始皇是否立后以及如果立后,其皇后是谁等问题上,以下是相关分析:

秦始皇可能未立后的原因

- 个人情感因素:秦始皇母亲赵姬的放荡行为,如与吕不韦、嫪毐有染并生子,给秦始皇带来巨大心理阴影,使他对女性的忠诚和贞洁产生怀疑,担心皇后会背叛他。

- 政治考量:秦始皇权力欲极强,担心立皇后会使皇后及其家族成为政治对手,威胁统治。统一六国后,后宫女子多来自被征服国家,他忌惮她们对故国的忠诚,若立为皇后,可能利用地位对统治构成威胁。

- 追求长生不老:晚年秦始皇痴迷于寻求长生不老之术,将精力都投入到这些事务中,可能因此忽视了立后一事。

- 统治理念影响:秦始皇推崇法家思想,重视实际统治效果,或许认为立不立皇后对巩固统治、扩大疆土影响不大。

关于秦始皇皇后的可能人选推测

- 楚国公主说:秦国和楚国长期联姻,嬴政二十岁时,后宫由华阳夫人主导,她可能会为嬴政选择楚国王室的芈姓之女为皇后。有观点认为扶苏的母亲就是这位楚国公主,因为陈胜、吴广起义曾打出扶苏和项燕的旗号,而项燕是楚国将领,推测扶苏母族为楚,所以其母可能是秦始皇的皇后。

- 赵国贵族女子或秦国内部贵族之女说:据《史记》记载,秦始皇的母亲赵姬原本是吕不韦的爱妾,后来被献给秦国国君。由此推测秦始皇的皇后可能是来自赵国的贵族女子,也可能是秦国内部的贵族之女,但缺乏确凿证据。

秦二世皇帝 胡亥(前209年-前207年)在位期间的主要历史事件

秦二世胡亥在位时间是公元前210年至公元前207年。公元前209年至公元前207年期间,秦二世胡亥在位时发生的主要历史事件如下:

公元前209年

- 陈胜吴广起义:秦二世元年(公元前209年)秋,朝廷征发闾左贫民屯戍渔阳,陈胜、吴广等900余名戍卒在蕲县大泽乡为大雨所阻,不能如期到达渔阳,按秦律逾期当斩。于是,陈胜、吴广领导戍卒杀死押解的将尉,发动兵变,打出“王侯将相,宁有种乎”的口号,在陈县建立了楚国政权,国号“张楚”,各地纷纷响应。

- 胡亥巡游天下:秦二世二年(公元前209年)春,胡亥效仿秦始皇巡游天下,在途中听从赵高建议,诛杀异己,弄得群臣惶恐不安。

公元前208年

- 李斯被腰斩:赵高为了独揽大权,设计陷害李斯,向胡亥进谗言说李斯想要自立为王等。胡亥听信赵高之言,将李斯抓捕,交给赵高审理。李斯被屈打成招,最终在咸阳街市上被腰斩,三族均被杀害。

- 冯去疾、冯劫自尽:右丞相冯去疾及将军冯劫上书,请求胡亥暂停阿房宫的兴建,减少四方的戍守和转运,以缓解民愤和盗贼问题。胡亥不以为意,将冯去疾、冯劫下交狱吏,追究他们的各种罪行,二人不堪受辱,选择自尽。

公元前207年

- 章邯降楚:秦国上将军章邯在军事上接连失误,胡亥数次派人责备章邯,最终章邯被迫投降项羽。

- 刘邦攻入武关:刘邦率军攻入武关,派人与赵高私下联系,秦朝局势更加危急。

- 指鹿为马:赵高为了试探朝中大臣对自己的忠诚度,策划了“指鹿为马”事件,在朝中大肆清除异己。

- 望夷宫之变:赵高怕胡亥发怒,称病不朝见,后与女婿阎乐等谋划政变,派阎乐率兵闯入望夷宫,列举胡亥的罪状,逼迫胡亥自杀。

秦末王 嬴子婴(前207年)在位期间的主要历史事件

秦末王嬴子婴在公元前207年在位期间的主要历史事件如下:

- 被立为王:秦二世三年(公元前207年),赵高逼杀秦二世,本欲自立为帝,但发现群臣和将领们都不支持他,无奈之下不得不迎立子婴,但去除秦帝号,让子婴称秦王,并让子婴斋戒,到宗庙参拜祖先,接受传国玺。

- 诛杀赵高:子婴深知赵高的阴谋,担心赵高在宗庙参拜时杀了自己,于是和宦官韩谈以及他的两个儿子商量后,决定称病不去。赵高果然亲自前来,子婴便命令韩谈在斋宫刺杀了赵高,并将赵高三族都斩首示众。

- 据守峣关:子婴诛杀赵高之后,派将军领兵据守峣关,试图抵御刘邦的进攻。但刘邦采用张良的计策,先是派人前去秦营游说,后乘秦将不备,绕道山尧关,翻越黄山,进击秦军,秦兵大败。

- 投降刘邦:刘邦率军攻破武关、峣关后,兵临咸阳,屯兵灞上。子婴眼看大势已去,只好“系颈以组,白马素车,奉天子玺符”,向刘邦投降,秦朝灭亡。

秦国的历史沿革简介暂告一段落。下期一起来了解战国七雄之韩国的历史沿革。

« 上一篇
下一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