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白,千古诗仙,被誉为中国古代最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之一。他的诗作充满了豪放不羁的气息,抒发了他对自然、友情、爱情以及人生的独特见解和感悟。他的作品不仅在当时广受欢迎,也为后人所传颂。李白风流倜傥,才情横溢,诗意盎然,让人永远难忘。
李白简介。李白(701-762)字太白,号青莲居士,祖籍陇西成纪(今甘肃省天水市附近)。李白出生于中亚的碎叶城(今吉尔吉斯斯坦境内),五岁时随其父迁居至四川江油的青莲乡。李白早年在蜀中学习并漫游,青年时期开始在全国各地漫游。天宝初年经道士吴筠推荐应诏入长安供奉翰林,受到唐玄宗李隆基的特殊礼遇。
天宝十四年(755)安史之乱爆发后,李白隐居庐山但仍关注国家和人民的命运。晚年他漂泊于武昌、浔阳、宣城等地,最终在762年病逝于族叔当涂县令李阳冰处。

李白的思想深受儒家、道家、纵横家和游侠思想的影响。他既有远大的政治抱负又不愿通过科举实现,而是希望通过隐居和求仙获得声望,进而受到皇帝征召,实现"济苍生"、"安社稷"的理想。
李白存世的诗作多达九百九十多首,这些诗歌以其奔放的激情、独特的想象力和强烈的浪漫主义色彩著称。代表作包括《望庐山瀑布》、《静夜思》等。
李白的古诗及其解读古诗:《静夜思》: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解读:《静夜思》是李白最为人熟知的诗作之一,这首诗通过简洁的语言表达了诗人对故乡的深切思念。以下是对其内容的详细解读:
·第一句:"床前明月光"。这句诗描绘了一个宁静的夜晚,明亮的月光洒在床前的地面上。这里的"床"指的是古代的一种坐具或卧具,也可以理解为窗前的长椅。月光的明亮和清澈为全诗奠定了宁静而略带忧伤的基调。
·第二句:"疑是地上霜"。诗人看到地上的月光误以为是地上的霜。这句诗通过视觉上的错觉进一步突显了月光的洁白和寒冷,同时也暗示了诗人内心的孤寂和清冷。
·第三句:"举头望明月"。诗人抬头仰望天空中的明月,月亮常常被视为团圆和思念的象征,在这里它引发了诗人对故乡的深深怀念。
·第四句:"低头思故乡"。
·最后一句诗人低下头思绪回到故乡。
这一动作和情感的变化使得整首诗的情感达到高潮,表达了诗人对家乡和亲人的深切思念。《静夜思》以其简洁的语言、真挚的情感和深刻的意境,成为了中国古典诗歌中的不朽之作广为传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