盛唐山水田园诗人:探寻诗王维和孟浩然的未知之处

盛唐时期,山水田园诗风盛行,诗人们以山水田园为素材,写下了许多流传千古的诗篇。其中,诗王维和孟浩然被誉为代表性的山水田园诗人,他们的诗作不仅展现了对自然山水的热爱和感悟,还表达了对世俗生活的追求和反思。然而,诗王维和孟浩然的个人生活和思想内在却往往被人们所忽略。今天,我们将探寻诗王维和孟浩然的未知之处,探寻他们诗作背后的真实故事和情感。

王维和孟浩然在盛唐诗坛享有盛誉 ,影响很大。崔兴宗称王维为“当代诗匠”,王士源说孟浩然的五言诗“天下称其尽美矣”。盛唐山水田园诗人:探寻诗王维和孟浩然的未知之处

王维是五绝五律高手,人称“诗佛”。字摩诘,祖籍太原祁(今山西祁县),后家于蒲(今山西永济)。从15岁起,他游学长安数年,并于开元九年(721)擢进士弟,释褐太乐丞,因事获罪,贬济州司仓参军,此后开始了亦官亦隐的生涯,曾先后隐居淇上、嵩山和终南山。晚年常焚香独坐,以禅诵为事,于上元二年(761)61岁卒于辋川别业。王维诗兼擅各体,尤善山水田园诗,与孟浩然并为盛唐山水田园诗派的代表诗人。

在五绝中融入禅意,能“瞬间洞察的居心”。他精通音乐,又擅长绘画,创造出“诗中有画,画中有诗”的静逸明秀诗境,兴象玲珑而难以句诠。《山居秋暝》写秋山雨后晚景,清新明爽,闲静恬美,为历代传诵的名篇:“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竹暄归浣女,莲动下渔舟。随意春芳歇,王孙可自留。”

《辋川集》是王维晚年隐居辋川别业时写的一组小诗,全是五绝,犹如一幅幅精美的绘画小品,从多方面描绘了辋川一带的风物。如《辛夷坞》:“木末芙蓉花,山中发红萼。涧户寂无人,纷纷开且落。”晚年无心于世事而归隐山林,与松风山月为伴,不仅没有丝毫不堪孤独的感觉,反而流露出自得和闲适。

孟浩然,襄州襄阳(今湖北襄樊)人,是盛唐诗人中终身不仕的一位作家。40岁以前,他隐居距鹿门山不远的汉水之南,曾南游江、湘,北去幽州,一度寓寄洛阳,往游越中。开元十六年(728),他入长安应举,次年赋诗秘省,以“微云淡河滩,疏雨滴梧桐”一联名动京师,却不幸落第。随后,他南下吴越,寄情山水。开元二十五年(737)入张九龄荆州幕,酬唱尤多,三年后不达而卒。与王维同名,世称“王孟”。

他的山水田园诗更贴近自己的生活。《过故人庄》即是一幅朴实的田园风景画:“故人具鸡黍,邀我至田家。绿树村边合,青山郭外斜。开轩面场圃,把酒话桑麻。待到重阳日,还来就菊花。”诚挚亲切的友情,典型农家生活场景,熔自然美、生活美、友情美为一炉。淡淡的平易近人的风格,恬淡亲切却又不是平浅枯燥。

《临洞庭湖目张丞相》:“八月湖水平,涵虚混太清。气蒸云梦泽,波憾岳阳城。欲济无舟楫,端居耻圣明。坐观垂钓者,徒有羡鱼情。”有一种不甘寂寞的豪逸之气。衬托出诗人的广阔胸襟,尤其是“气蒸云梦泽,波憾岳阳城”一联,是非同凡响的盛唐之音,成为咏洞庭的名句。

孟浩然一生多次出游,而且偏爱水行,在乘舟游吴越水乡的过程中写了不少山水诗。自然平淡是孟浩然山水诗的风格特点。妙在冲淡闲远,不求工而自工。如“天边树若荠,江畔舟如月”。“风鸣两岸叶,月照一孤舟”。他的诗意味无穷,让人回味。

我是@穆瓣草籽教育领域创作者,欢迎关注我,一起探讨教育问题,分享最新教育资讯。

« 上一篇
下一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