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熙陷入疾病,被洋人治愈后,下达一个错误的命令,导致电视剧无法拍摄

康熙陷入疾病的消息传遍了整个大清朝,国人如临大敌,为了国家的稳定,不惜寻遍天下医术。最终,一个洋人以独到的治疗方式将康熙的病情稳定下来,国人对他感激不已。然而,就在这时,康熙下达了一个前所未有的错误命令,令电视剧的拍摄进展受阻,引发了一系列连锁反应。

​康熙皇帝对吸收西方科学技术有十分积极的态度,亦十分尊敬在华的西方传教士。康熙的这种性格,使得一批本身就是学者、医生、科学家的传教士服务于宫廷之中。他们在传播西方科学技术、社会知识和沟通中西文化交流方面发挥了有益的作用。
康熙陷入疾病,被洋人治愈后,下达一个错误的命令,导致电视剧无法拍摄

康熙画像

康熙的学习成绩怎么样?

我们都知道,数学和天文是康熙最喜欢的学科。文献中记载:“帝虽年幼……尤酷嗜西学。日召怀仁入内廷……使之讲授数学、天文”。那么,康熙的成绩和水平怎么样?

康熙已经学完了几何、代数、三角、对数等多种数学科目。他的数学水平达到了可以对当时天文算学方面的学术成就进行评判的程度。

1702年,清代数学家梅文鼎曾将自己的著作进呈给康熙,康熙经过一番仔细研究,得出了“所呈书甚细心,且议论亦公平”的结论。由此可见,康熙的数学底蕴甚为深厚,并且长于精确的计算,绝不是一知半解。

康熙剧照

不仅如此,康熙经常到京城的观象台亲自观测天象,进行数学推算,还能灵活运用所学的知识,将其与实践经验结合,指出一些天文推算中的错误。

因此可以说,在封建历代统治者中,康熙是一位最懂科学的人之一。更可贵的是,他不但善于应用科学,还不顾旧势力的阻挠,大胆任用学有专长的科学人士。康熙亲政伊始,就为受鳌拜等人迫害的西洋人汤若望、南怀仁等平反,公正地处理为如何对待西方科学而产生的历法争端。

康熙剧照

康熙患病得治后,开始热衷西医

西方传教士感受到康熙皇帝的信任,将西方的医药知识也传入了宫廷之中。康熙对西医学知识的热衷,是从一次患病后开始的。

1693年,康熙帝患了一种奇怪的疾病。御医们从未见过此种情景——皇帝感到寒冷,全身发抖、牙齿打颤,盖几床被子都没有用;紧接着体温迅速上升,痛苦难忍,辗转不安,呻呤不止。

御医们对康熙忽冷忽热的病状束手无策,只能求助于西方的传教士。法国人白晋、张诚进宫见到皇帝,根据他的临床表现,就诊断出病人是患了疟疾。洋人用随身携带的金鸡纳霜(奎宁)很快地治好了康熙。

康熙剧照

从此之后,康熙对西医学也产生了浓厚的兴趣,他为白晋等人在宫内设置了化学实验室,配有全套的白银实验用具,方便他们实验和制作西药;还任命了精通外科医学的传教士罗怀忠在内廷行走,并命人用满文翻译了法国人的著作《人体解剖学》。

在康熙的太医院中,有很多西方传教士任职,其中以罗德先的医术最为高明。根据文献记载,罗德先“尝以不治之症验之,无不立愈”,他还曾治好康熙的心脏病和上唇肿瘤。

康熙剧照

西方传教士们在传播中国思想文化到西方方面也作出了贡献。当时的法国,成为传播中国知识和文化的中心。汉学在西方被人们了解和接受,并逐渐发展成为独立学科,对欧洲的启蒙运动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然而,康熙对科学的喜好更多是出于其个人兴趣和政治目的。在他看来,西方的科学成果都是为宫廷服务的,据说康熙曾下过一个错误的命令:不准将西方的新知识推广和普及到民间。

康熙剧照

这一幕没有在《康熙王朝》这部电视剧中出现。在学者眼中,康熙没有引导中国像其他西方国家那样,走一条振兴科学、发展实业的道路,这是他的污点,所以电视剧都没敢拍出来。

« 上一篇
下一篇 »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