雍正:勤政明君还是暴君?探究得罪利益集团的原因

雍正是清朝历史上备受争议的一位皇帝,在他的执政时期,他思虑严密、勤政苛求,被一些人视为一位勤政明君。然而,也有许多声音认为他暴虐无道,对待政敌毫不留情。要探究得罪利益集团的原因,我们必须明确雍正的统治特点与政策,以及他面临的种种压力与挑战。只有通过综合了解,才能更好地理解他的执政方式,并从中辨析他是否是一位勤政明君还是暴君。

大清十二帝,要说勤政,雍正绝对是榜上有名,他在位十三年,夙兴夜寐,旦夕未歇,就为了能够做个好皇帝,只可惜,很多地方都没有给他一个公正的评价。雍正是个暴君的说法,也在一些野史中流传甚广。

有一句话说的好:一千个人心中有一千个哈姆雷特,每个人会因为个人的经历,思想,生活等的不同,对一件事,一个人有不同的看法,雍正的野史评价也正是这样,雍正做的一些事情,在雍正自己看来,是为国为民,为了天下的长治久安,而在某些被触动利益的人看来,他就是残忍无情的暴君。

雍正:勤政明君还是暴君?探究得罪利益集团的原因

雍正


逼死母亲,迫害兄弟

首先说说让雍正很受诟病的逼死母亲,迫害兄弟的这些事,我们都知道,雍正的皇位得来的很不容易,苦心经营多年,和各位阿哥高手过招,又要在康熙面前显示才干又要低调,委实不容易,好不容易吧,康熙死前终于留下遗诏,让四阿哥胤禛继承皇位。可是胤禛的生母德妃啊,一帮兄弟啊,全都不服这个结果,兄弟们也就算了,毕竟大家一直是政敌,一直在争皇位,可就连雍正的生母德妃,因为偏心小儿子十四阿哥,一心就想十四阿哥当皇帝,也是毫不顾忌雍正的,不仅当众质疑雍正的皇位,还拒不接受太后这个称呼,母子一番斗法下来,谁也不好过,德妃没多久也就追随先皇康熙去了。结果在众多的野史传说中,德妃的死,反倒是雍正逼死的了。而对于那些弟兄们,的确,雍正的手段狠辣,该处置的处置,该幽禁的幽禁,一点也不顾及兄弟情谊,这也没什么好辩解的,他们兄弟相争多年,兄弟情谊早已不再,反而是多了很多仇恨,加上雍正登基以后,这群兄弟也不安分,他为了自己皇位的稳定,也必然要收拾他们。假若是那些兄弟们当了皇帝,即便手段再温和,也不会放过四阿哥胤禛的。这只能说是他们生在皇家的悲哀,亲人不是亲人。

雍正


追讨国库欠款,取消满人特权

另外,雍正登基的时候,其实国库是比较空虚的,而他又一心想要干一番成绩出来,让一起争皇位的兄弟们看看,自己这个皇帝当仁不让。而要清除积弊,开创一个新的朝堂,必定少不了一番铁血手腕。比如他为了追讨国库欠款,对相关官员无情的抄家,很多官员为此家破人亡;而且他的改革措施,也动摇了相关阶层的利益。比如满人再清朝是享有“天下人供养之”的特权的,而雍正却想改变这种情况,他的本意是国家养活不了这么多人,满人也应该和汉人一样自食其力,然而在满人看来,他们享有的一切,都是祖先拼下来的,雍正这么做,就是刻薄寡恩,忘记先人的功勋。而其实,这以我们现在的眼光来看,这一举动其实是非常具有积极意义的,它对于整个社会生产力的提高,社会公平的促进,都具有积极的作用。

士绅一体当差一体纳粮

还有,雍正正的“士绅一体当差一体纳粮”的新政,不仅仅是侵犯了士子不当差不纳粮的“传统特权”,最重要的是伤害了文人集团的面子。所谓历史是由文人书写的,得罪了文人,文人手下一支笔,还不是想写什么就写什么?

雍正

有一个落魄的文人叫曾静,就是不满于雍正对读书人的“作贱”,书信劝岳钟琪造反推翻雍正,他就编出了雍正的“十大暴政”,包括“篡位”,“杀亲”,“荒淫”,“暴虐”等等。这些东西雍正也看到了,而他性格又较真,于是亲自写了《大义觉迷录》来辟谣。但是,有些事情我们也知道,你不去回应,可能时间久了也就淡了,一旦回应了,也许事情就越传越真了。《大义觉迷录》出来以后,不仅没为雍正起到辟谣的作用,反而越传越真了。

得罪了官员集团,得罪了满人集团,得罪了文人集团,雍正的评价还能好到哪里去嘛?暴君的名声也就这样出来了。但是,国家经济/民生发展是最公平的,它真实的反映了雍正整个皇帝到底怎么样,雍正在位十三年,国库从亏空到五千万两,而百姓的税赋通过火耗归公和摊丁入亩得到了实实在在的减轻。也正是雍正在位的十三年,才为后来的乾隆盛世打下了基础。

« 上一篇
下一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