司马懿,三国时期魏国的重要谋臣与将领,他以其卓越的智谋和深谋远虑而闻名于世。司马懿秉持着一种独特的处世哲学,他认为一个成功的人必须拥有明智的决策、坚定的意志和智勇双全的才干。在他的眼中,只有通过精确的分析状况并且能够果断行动,才能实现所追求的目标。在世事变幻的大背景下,司马懿的处世哲学确实为他赢得了许多胜利与成就,让我们一同探索其背后的智慧和成功哲学。
#历史人物##怎么样才能保持乐观开朗的心态#240年,61岁的司马懿,为了躲避政敌的怀疑,在家装病。此时,他的发妻张春华年老色衰,于是他就跟年轻貌美的柏夫人,整体在屋里不出来。一天,张春华前去探病,司马懿说,“又老又丑不是你的错,出来吓人就不对了!”
司马懿是属于晚婚晚育,他的正妻张春华在他29岁的时候,才给他生了大儿子司马师。这在15就结婚的古代属于比较少见的。此外,张春华还给他生了司马师、司马昭、司马干,还有女儿南阳公主。

张春华,河南温县人,曹魏粟邑令张汪之女,比司马懿整整小了10岁。她长相一般,却富有才华,她的一生完全围绕着司马懿而活,为司马懿付出很多很多。
张春华最大的收获和功绩,就是为司马懿生养并培养了司马师和司马昭,让司马家族的事业后继有人。
201年,郡中推举司马懿为计掾。当时曹操任司空,听到他的名声后,派人召他到府中任职。
司马懿不想在曹操手下,便借口自己有风痹病,身体不能起居为由拒辞。曹操不信,派人夜间去刺探消息,司马懿躺在那里,一动不动,像病了一样。
可是,有一天晾晒书籍,忽遇大暴雨,司马懿情不自禁地一跃而起,慌忙收书,这一幕被一个婢女看到。
张春华担忧司马懿装病之事泄露,招致灾害,便亲手杀死婢女灭口。
婢女死后一时无人做饭,张春华就放下妇人之尊,亲自下灶为司马懿烧火做饭。这样的妻子,司马懿当然是非常看重。
238年,司马懿奉魏明帝之命,率兵讨伐公孙渊。公孙渊战死后,司马懿就笑纳了他的5个侍妾。
247年,曹爽用心腹何晏、邓飏、丁谧之谋,把郭太后迁到永宁宫,一时,曹爽兄弟“专擅朝政。已经68岁的老狐狸司马懿,一看形势不太好,就开始装病,装浪荡,不问政事。
没想到本来只是逢场作戏,但司马懿还是被公孙渊的五个侍妾撩拨得一时兴起,专宠一个女人,这个女人就是柏夫人。
《晋书·张春华传》中说,他的原配张春华前去探病,司马懿对张春华说,“面目可憎的老太婆,怎么还麻烦你出来!”
张春华非常生气,声称要绝食自尽,张春华的儿子司马师、司马昭也要跟母亲一起绝食。
司马懿急忙向张春华道歉,张春华才平复了,停止了绝食。
事后司马懿暗地里对柏夫人说,“老太婆死了没什么好可惜的,我担心的是我那群好儿子啊! ”
248年,曹爽及其同党也担心是司马懿装病。河南尹李胜要到荆州任刺史,行前去拜望他。司马懿假装病重,让两个侍婢扶持自己,还指着嘴说渴。侍婢献上粥来,他用口去接,汤流满襟。
李胜出来后对曹爽说:“司马公已像尸体一样,卧床不起,只有残余之气,形神已经分离,不值得忧虑了。”
所以曹爽等对其没怎么戒备。司马懿表面装病,实际上也在暗中布置,准备消灭曹爽势力。
251年9月,司马懿在洛阳去世,享年七十三岁。
265年,晋武帝司马炎受魏禅,给司马懿上尊号为宣皇帝,庙号高祖。
司马懿的主要成就:
军事方面,司马懿在平定孟达、抵抗蜀国北伐、远征辽东等重大军事行动中都有出色表现。经济上,司马懿在上邽兴屯田,京兆、天水、安南兴冶铁。后来又大兴屯田于淮北,这些作为,不但厚植了国力,也为日后统一华夏奠定了基础。司马懿在推广屯田,特别是军屯事业上有很大的建树。司马懿向曹操建议:“昔箕子陈谋,以食为首。今天下不耕者盖二十余万,非经国远筹也。虽戎甲未卷,自宜且耕且守。”
司马懿在世的时候,在魏国威望是相当之高的,即使毋丘俭、文钦在其死后讨伐司马师,檄文中依然对司马懿有“故相国懿,匡辅魏室,历事忠贞”等赞誉。
司马懿的名声毁败,是从永嘉之祸以后开始。其不肖子孙自相残杀带来诸多浩劫,南方的东晋,又长期被世家大族把持,司马懿在人心中的地位也逐渐下降。
晋室南渡,情况与当年蜀汉类似,以蜀汉为正统的呼声日高;到隋唐时代,民间说书戏曲日盛;到明代《三国演义》之后,“空城计、火熄上方谷、见木雕魏都督丧胆”等不实的司马懿形象就被演义广传于民间了。
在人们的印象中,司马懿几乎是一个无法翻身的黑存在。任何人一想到他,就想到他的狡诈阴狠,想到他的子孙谋朝篡位。
一想到他被诸葛亮压着打,就觉得大快人心。就和京剧脸谱一样,在人们固化的印象中,他实在是一个妥妥的大白脸奸臣。
但是,历史上真实的司马懿,又岂是一个平面就能描画得详尽的?
面对战场上的敌人,他无上的凶狠;面对他官场上的敌人,他腹黑得不行。
他每走一步路,都是先自保,再小心翼翼地扩张。他的处世哲学,只有两个字:一个是忍,一个是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