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衰的三国名将,其身世多为战乱,所面临的挑战和压力可谓巨大。然而,在这七大名将之中,有两位名将的结局可谓是最为凄惨和不幸的。他们早夭于战场之上,被敌方斩杀,结束了年轻而充满潜力的生命。这样的结局常常让人感慨万分,不禁为他们遗憾,也深深体会到了战争的残酷和无情。而他们其中一位的死亡更被后人赋予了一个不朽的骂名,使得他的名字一直负有着深深的羞辱和耻辱之意。这两位名将的早逝和这个不朽的骂名成为了三国历史中的痛点,也让人不禁思考战争所带来的代价和伤害。
(图说三国·谈天说地·第247期 文/无常奉天玉 插图/东方夜未眠)
熟读汉末三国史,我们不得不承认,那是一个最容易造就英雄的时代,只要本身有足够的能力,不论出身如何,人品如何,都能够实现自己的抱负,这一点对武将而言尤其适用。例如东吴名将潘璋,年轻时家贫,而且无赖,赊酒的账都要赖掉,受到孙权倚重之后,经常与他人攀比,甚至僭越,却依旧能身居高位;曹魏名将邓艾,幼时仅是个放牛娃,一直蹉跎到中年,得到司马懿赏识之后,却成为了曹魏灭蜀最大的功臣,等等。然而每一个时代,有幸运儿的同时,自然也有不幸者。同样是汉末三国时期,就有七大悍将运气非常衰,令人唏嘘不已。他们分别是谁呢?我们一起来了解一下。
第七名:吕蒙——刚被委以重任便病逝
吕蒙,字子明,是东吴名将,也是“东吴四英杰”之一。他虽是孙策时期的旧将,却是孙权亲自提拔并培养的人才。为了培养他,孙权亲自劝学,并被传为了佳话。而吕蒙也没有辜负孙权的期望,从一个只会逞匹夫之能的悍将,成长为了可以独当一面的将帅之才,不但曾平定山越、从征江夏有功,还在周瑜攻打江陵时,献计良多。到了鲁肃接替周瑜之位时,他分析了应该如何对待关羽之后,将鲁肃折服,并在鲁肃去世之后,能为了其接班人。襄樊之战后,他白衣渡江袭南郡一事,更是一非常项耀眼的战绩。
可是就在他拿下南郡,被拜为南郡太守,封孱陵侯的时候,封爵还没有下令,他就病倒了。《三国志·吕蒙传》记载:“以蒙为南郡太守,封孱陵侯……封爵未下,会蒙疾发”,另外,根据他与蒋钦、孙皎逝于同一年的记载,我们不难推断出,他逝于公元220年,也就是说,刚刚成为江东新的顶梁柱没多久,他便去世了,那时他才年仅四十二,正值壮年。
第六名、第五名:颜良、文丑——出场便被杀
颜良和文丑都是袁绍麾下的大将,在《三国演义》中,他们皆被关羽一刀斩于马下,在正史上,他们的表现也差不多——颜良被关羽于万军之中斩去首级;文丑则在率军攻打曹操的时候中计,麾下兵马大乱,被曹操反杀,死在了乱军之中。如此看来,他们的能力非常差,战死沙场并不令人意外,那么为何要说他们衰呢?原来,他们并非不堪一击的庸才,而是真正的悍将,时人孔融就曾说过“颜良、文丑,勇冠三军”。
再说,当时袁绍是汉末最强的诸侯,拥兵几十万,坐拥四州之地,麾下谋臣和良将不少,其中又以颜良和文丑居首,由此可见颜良和文丑是何等的风光荣耀,汉末最强诸侯麾下的头号大将,是汉末耀眼的将星,却在官渡之战期间,一个被关羽斩杀,一个死于乱兵刀下,无疑是非常倒霉的。
第四名:夏侯渊——因“太过负责”而丧命
夏侯渊,字妙才,是曹操的嫡系将领之一。他不但极重义气,既曾为抚养亡兄的女儿,放弃自己的儿子,也曾替曹操顶罪,还武艺高强,擅千里奔袭。为曹操效命期间,他不但曾随曹操南征北战,还独立打击过羌胡割据势力,重新打通了河西走廊,虎步关右。然而曹操拿下汉中,他奉命驻守的时候,刘备用法正、黄崇之计,先是攻打张郃,使他中了分兵之计,又火烧鹿角,并在他亲自率兵修补鹿角的时候,派黄忠突袭,使他被斩于阵前。正是因为此事,曹操称他不懂用兵之计,坐实了他“白地(白痴)将军”的称呼。然而若非他死于此战,其事事亲力亲为的负责态度,便会为人称道了吧?
第三名:于禁——晚节不保
于禁,字文则,是曹操麾下的五子良将之一。他在曹操还驻军兖州的时候,就成为了曹操的部将,因为治军严明,一直受曹操倚重,曹操每次亲征,他必为先锋后卫。到了襄樊之战的时候,他已经为曹操效力近三十年,而且成为了五子良将中地位最高的一员——官拜左将军,假节钺,相当于关羽在刘备手下的位置。可是就在他率军前往襄阳、樊城救援曹仁的时候,一场暴雨导致了汉水泛滥,他被水淹七军,并被迫投降。彼时的他,已是名副其实的老将,此举可谓晚节不保,可是不久之后,关羽兵败,他又顺势投靠了东吴。这让曹丕相当不满,于是他回到曹魏之后,被曹丕羞辱致死。直到如今,他的屈辱都比他的战绩更加广为人知。
第二名:关羽——大起大落
关羽,字云长,几乎可以称得上,汉末三国时期最顶尖的武将。论个人骁勇,他能于万军之中,刺勇冠三军的颜良于马下;论把握战机,他在曹操的地盘上,爆发内乱之时,突然发动襄樊之战,兵围曹仁;在汉水泛滥之机,攻打于禁,迫使于禁投降,并斩杀庞德,一度威震华夏。一世枭雄曹操,甚至都被吓得想要迁都,以避其锋芒。可是说襄樊之战时,是他一生最风光的时候。可是好景不长——曹操听从了司马懿与蒋济的建议,与孙权联手,动用十余员名将和顶尖谋士针对他,使他陷入了无路可退无城可守的尴尬地步,并最终被擒杀。他一生最后一段时间,可谓大起大落,实在令人唏嘘。
第一名:魏延——一心为蜀汉,却被冤杀
魏延,字文长,是荆州义阳人氏,属刘备麾下。此人骁勇善战,且非常有魄力,非常受刘备的赏识,不但在入川之战中,迅速得到提拔,还在刘备拿下汉中之后,成为了汉中的守将。刘备去世之后,诸葛亮主政,虽然对其处处掣肘,却也不得不倚重他的勇武,因此在五虎将去世之后,他成为了蜀汉军中的第一人。而且他忠于蜀汉,一心想要北伐,所以诸葛亮去世之后,本安排他断后,他却道:“丞相虽亡,吾自见在。府亲官属便可将丧还葬,吾自当率诸军击贼,云何以一人死废天下之事邪?”
意思是说,他认为诸葛亮去世之后,他有能力主持北伐大计,不必退兵,不能因为诸葛亮一个人,放弃蜀汉的大业。他的想法本没有错,可是一向与他不和的杨仪,却坚持与他争权,费祎、王平、马岱等人也站在了他的对立面,导致他最终兵败被杀,而且被扣上了叛乱的罪名,三族也被夷灭。再加上后世文学作品的影响,他至今依旧背负着叛贼的骂名。
本文所有资料均来自于《三国志》《三国志集注》等书,小编保证内容之真实性,同时无任何影射、不涉及任何政治。